讓廢棄物重生,臺越再生資源高值化技術交流 - 專訪越南理科大阮清心老師

February 07,2022

臺越環境保護海外科研中心在科技部的支持下,2020年12月於國立雲林科技大學(簡稱雲科大)揭牌成立,以環保科技為主題,希望能夠透過人才培育與前瞻環保技術研究合作,提升臺越兩國環保科技技術應用和知識建構。主要合作學校為越南國家大學胡志明市理科大學(Vietnam National University Ho Chi Minh City - University of Science,簡稱越南理科大),越南理科大為越南胡志明市國家大學系統 (VNUHCM)成員之一,在自然科學與應用科學領域上具有重要學術地位。
 
疫情封鎖下的臺越跨校連繫
 
越南理科大學已於2019年與雲科大簽訂MOU,兩校也以此為基礎發展臺越環境保護海外科研中心,雖然在COVID-19疫情中起步,但兩校研究團隊定期舉辦視訊會議,透過雲端交流持續分享研究成果和開創新的研究主題。在越南胡志明市疫情升溫期間,我們也寄送由雲科大設計生產的口罩到越南,期望臺灣和越南人民都能渡過疫情期間的艱難時刻。


圖一:2021年3月25日臺越研究團隊線上會議情形

這一年來中心舉辦多場課程交流活動,努力創造臺越師生互動機會,臺越教師分享主題包含「Toward insect based biorefinery」、「Ultrasound and its applications in Environmental Technologies」、「Microplastic pollution」和「Photochemical Efficiency of Sunlight Photocatalyst」,鼓勵臺越學生多元學習。2021年7月亦舉辦了一場線上工作坊「Renewable Energy and Environment Workshop」,邀請來自臺灣和越南的學者及再生能源業界專家,分享各自的研究技術和實際應用,本次工作坊由科技部駐越南代表處科技組許輝煌組長親自介紹臺灣在越南推動科研合作實績,共同討論未來的合作機會,期待疫情過後,大家可以在越南相會。


圖二:2021年7月9日「Renewable Energy and Environment Workshop」工作坊線上合照畫面

跨領域研究團隊的多元視野
 
臺越環境保護海外科研中心在雲科大校內廣邀研究團隊參與跨國合作的提案,第一年度即有十個研究議題提案,橫跨不同領域的研究視野,聚焦環保議題,致力於環境的永續發展。其中包含電子系教師以智慧辨識、深度學習等主題出發,朝「智慧環保」發展;亦有化材系教師致力於昆蟲精煉於產業及教育發展之推廣與應用,推動環境的永續發展;另外於再生能源領域,則有機械系教師推動太陽能及風力發電人才培育。
 
其中化材系鄭宇伸老師致力於昆蟲生物精煉技術之發展和推廣,再利用農產與食品加工副產物等有機廢棄物,生產生物產品,拓展循環經濟的產業商機。昆蟲精煉這一新興產業的研究主題也讓越南教師眼睛一亮,在研究交流會議之中獲得許多迴響和關注,越南教師有很大的興趣深入認識與合作,兩校教師後續也於研究領域和課程推廣規劃,保持聯繫和討論。
 

圖三:2021年5月6日鄭宇伸老師和阮清心老師於教室授課,越南學生線上同步參與

綠色能源領域則有本校機械系曾世昌老師,致力於太陽能、風力和水力等再生能源之研究,近期研究關注工廠之廢棄「能量」的「回收」再利用,透過研究團隊新設計機構,從工廠排氣扇進行風力發電,將管道內流動氣體動能轉換成機械能。研究團隊的技術研發和人才培育,廣邀越南師生參與國際合作,共同促進綠色能源之研究與發展。


圖四:2021年7月9日曾世昌老師於「Renewable Energy and Environment Workshop」線上工作坊分享研究議題

雲科大實驗室裡的科研交流與跨文化體驗
 
雖然在疫情影響之際起步,我們仍有幸邀請到越南理科大環境學院的教師從鏡頭那方走到實驗室現場,為臺越搭起實質的交流橋梁。為此,我們特地專訪來到雲科大進行研究交流的阮清心老師,請她以最簡單易懂的幾句話介紹自己的研究,她這麼開頭:
「當人們看到廢棄物,我們看到的是再生資源。
(People think waste is waste, we think waste is resource.)」
 
2021年5月,阮老師至雲科大進行為期四個月的研究交流,初抵半個月就遇到臺灣實施第三級警戒,因此,剛開始她在雲科大的生活就只有宿舍、實驗室和產學處三點一線。雖然失望難以旅行探索臺灣各地,不過聊起研究議題和實驗室回憶,她頓時又燃起熱情介紹她的研究領域。
 
阮老師的研究專長在於「超音波」和「廢水及廢棄物處理」,她在臺灣做的合作研究,前期為與暨南大學合作「生物炭在廢水淨化之研究」,目前則是與雲科大洪肇嘉老師的實驗室合作,主要研究主題為「焚化爐廢棄集塵灰再利用」,不論在臺灣和越南都是很重要且可以實際應用的環保研究議題。
 
執行此次合作研究的蔡正國博士後研究員表示,借重阮老師熟悉的超音波技術,這項研究希望能夠去除集塵灰中的氯離子,進而製造高值化奈米材料。而研究下一步的應用,則是運用此種高值化材料處理半導體業產生的氟廢水,希望能夠形成高純度的氟化鈣,也就是俗稱的螢石,然後螢石又常被作為煉鋼廠的助熔劑,進而形成一個再生循環。
 

圖五:2021年7月16日阮清心與蔡正國兩位研究員於實驗室之側拍

除實驗室的研究之外,阮老師和實驗室的師生們也有許多有趣的跨文化體驗和互動。聊起在實驗室印象最深刻的事情,她指著放在實驗設備上面一包經典的綠色乖乖,覺得非常神奇,雖然在越南也會拜拜,但是這樣的方式還是第一次見到。首次造訪實驗室時,就聽聞乖乖的奇妙解釋,直到某一次做實驗時,設備總是出現異常,學生拿起一包乖乖寫下設備的名字放上去,後幾次的實驗竟然就正常了,這才親身到臺灣「乖乖」文化的神奇魔力!


圖六:2021年7月16日阮清心老師與實驗室的乖乖合影留念

臺越產學研環境文化的異與同
 
聊起臺越的生活差異觀察,阮老師說她在越南理科大環境學院擔任講師,每屆約有200多名學生,院系課程包含理論課和實驗課,因此,講師有很大的時間比重會放在教學。不過因為學校的儀器設備和實驗室數量不多,進行研究常需要將範本寄到大型的檢測中心進行分析,而進行教學時則因人數多,學生能夠實際操作的時間也較少。
因此,她建議合作計畫可以多提供學生實習或交換機會,能夠在臺灣進行完整的一期實驗計畫,對於越南學生的幫助會比較大;而在越南的環境產業,公司看重經驗大於學歷,經驗累積對於師生都很重要。擁有許多跨國研究經驗的她,覺得自己很幸運可以透過研究交換去到不同國家,用較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研究,也學習到更多實驗室之外的多元文化。
 
在臺灣的研究生活,大多在實驗室裡面,聊起對於雲科大研究氛圍的印象,阮老師首先提到豐富的儀器設備對於研究的重要性,雲科大工程學院一樓就是精密儀器中心,這對於共同研究過程中所需進行的實驗分析來說非常便利,無須再費時寄送範本。另一件令她覺得溫馨的部分則是雲科大教師相互合作的氛圍,當缺乏某項實驗設備,他們會向不同學系的老師詢問和討論,而老師們也都非常樂意出借和交流。
 
臺灣六月初夏的雨季氛圍,悶熱又潮溼的晴雨天像極了越南第一大城胡志明市,阮老師談起她的城市,不夜城的景象和她在臺灣長住的兩個地方:埔里和斗六,差異很大。不過對於臺灣,她總有一股像是回家的熟悉感,她說「平安」,這個詞彙同時也是越南文裡的漢越詞,發音和中文相近,這是她對於臺灣最大的感受。

串聯臺越產學 展望智慧環保
 
臺越環境保護海外科研中心的成立,目的希望結合雲科大的產學能量,增加國際產業鏈結。在與越南理科大的交流當中,加強學術合作和國際人才培育,也期望未來能夠串聯在越南發展的臺商,實踐越南及臺灣的學生實習計畫及教師產學計畫,深化臺越產業於環境保護議題之產學研能量。


圖七:越南理科大環境學院Hien院長作為中心在越南的統籌合作夥伴,總是於雲端親切問候,一起研議規劃臺越人才培育與研究合作。
 
未來希冀於學術研究和產學鏈結,結合雲科大的研究與教學,加上越南理科大的環保技術,共同展望臺越的「智慧環保」趨勢,在疫情壟罩的陰影之中,我們也希望藉由環保技術交流,一起看見更多再生資源、再生能源的曙光。

(本文原發布於「新南向科技合作專網」,連結為:https://nsstc.narlabs.org.tw/NSTC/News.aspx?cate=2058&entry=2804)

臺越環境保護海外科研中心

640301 雲林縣斗六市大學路3段123號 / Tel:05-534-2601#2750 

Copyright © 2021 YunTech. 網頁設計 DESIGNGOGO